北沢五尺

d5、时之歌、文野坑底人
偏爱无cp,但无洁癖
原著向偏执症,原著即真理
充满无用情怀
时差党,懒,也许会不定期掉落些什么东西

曾经的文章搬运系列①

读后感

想了想,去阅读了南康白起的两篇随笔,《浮生六记》与《我等你到三十五岁》,我先看了《三五》,再倒回来看《浮生》,感触很深。
文字风格之中的变化真的很大,以至于我看到《浮生》的时候甚至感到有些扎眼,看不下去。有些事的确如此,因为已经看到结局的悲惨,就再也无法消受开头的单纯快乐,就是看到好笑的地方都如同笼了层愁云。不循着时间套路者是逆天之行,过往便犹如真的成了一场聚散的浮生断梦。
可是还是很喜欢的,那种踏实的幸福和被陪伴着的开心和温暖直接从每个字里边透出来,像湿润的雾气一样温柔地覆盖观者的双眼。他真的很开心,在那段日子里,即使知道这时光不可长久,但却依然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想象天荒地老,大概因为只要两个人在一起,结果如何就不会是件令人惧怕的事情了吧。真的希望时间从那时就此止步,把一切色彩俱留在画上,岁月静好,花开不败。
《浮生》里面关于日常琐事总刻画得很细,真实而富有生活的趣味,就是平常闲的发慌的对话都是温馨的,尽管甚至没有任何意义,但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值得纪念的,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,甜美得像是真实的童话,让人心疼。
时间毕竟不会停留,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幸福改变一丝一毫。到了《三五》,南康的文笔更成熟了,也更清醒了,更不留情了,从前那种因生活遂心而呈现出的乐天消失了,生活中更多是落寞。不伤心,也不吵闹,只是什么被一下子挖空,说不出,却疼得死去活来。不能求助于根本不知情的家人,不能麻烦已经开启新生活的旧爱人,不能交予帮不上忙的友人,那种从心底渗透的寒冷。他说“我等你到三十五岁”,去做他情人的天真话已经不能再说,因为现实不是理想并且已经到来,他知道他不可能不负责任地就这样害人害己,因为“这其中还牵涉到另一个女人,算起来,她才是最无辜的那一个”。
日子被等待一下子拉得很长,每分每秒都是煎熬,三十五岁成了太遥远太遥远的一天。要等多久?一共几年?几百个月?几千天?几万小时?几百万分钟?几亿秒?要在没有你的日子里度过?简直长得可怕。他深知自己的怯懦,他说“我可能等不到了”。在与恋人一起时,他甚至想到过七十几年之后的事,想过两个人一起老死,他并不惧怕时间,因为有人陪伴他一同度过。而在他离去后,仅仅九年,想想都会觉得恐怖异常。漫漫长夜,掷铜钱,怎样捱?
算算如今,已经二零一六年,若南康在世,业已三十六岁,已经等完了他的承诺。长时间的冷静,或许在更早,他就或许可以接受这一切,开始没有那个人的生活了吧?时间可以治愈一切,但它比起医生,更像刽子手。手指骨折,伤筋动骨一百天,但它并不是给你打上石膏,而是喀嚓把你手腕砍掉,然后逼你去适应没有手的生活;心受了伤,伤口深重,它拿来砂纸帮你把心磨出茧子来。不过这种粗暴的治疗方法最是有用,起码你不会再骨折,也不会再伤心,一了百了。当然过程可想而知的惨烈。对于不幸的人或事,时间的做法会是这样,它推着你往前走,强迫你远离,逼你接受新的事物,让你知道时间和不幸哪个更久,于是你和过去之间隔了越来越厚的一层又一层的玻璃幕墙,声音也慢慢接收不到了,过去只会越来越毛糙,越来越远,最后你以为你会铭刻一生的记忆,完全被玻璃层层叠叠的折射反射滤得近乎一片虚,而你对着它哭都哭不出来,一了百了。
倘使南康活到如今,我估计他不会再有投河的打算,不论是《浮生》还是《三五》,都会被一层一层的真实埋葬。我认为南康他大抵是怕的,怕会有这样的结局,怕等到后来都忘了自己为什么等,怕忘了对那个人那么深的爱,于是他拒绝治疗,他不愿时间推他前进,他宁可留在过去。
于是时间停摆,他被滞留在那一片真空,像是不愿再去追赶名为“人生”的轰鸣列车,而被滞留在空旷的站台,身边只有湘江水寒。他独自占有那些回忆,他一遍一遍地回顾,终于能够选择贪婪地沉溺其中,不必再有任何负担。
他既然无法安然入睡,便干脆不再醒来。
可是他同时也失去了干扰现实的能力,他的爱人跟随时间离开,对他的爱、愧疚终究会越来越薄。南康留下的种子也许的确发了芽,但他没有来收割,那么它们终究会烂在泥土中,直至再也长不出来。对活人来说,死了就是死了,不会再变了,没有为之驻足的理由。长吁短叹只是一瞬间,回头弃霜扫雪,各忙各的事。不过就此而言,南康的去留是不成任何问题,因为即使他活着,最终也不会干扰这个结果。无论如何,他的爱人做出了选择,而他同意了,他自己最终也不会肯放下骄傲,允许自己回头。
我在想,若南康未曾挣脱时间的手,他会如何呢。
也许会成家立业,也许不会;也许会找到新的恋人,也许不会;也许日后会啼笑皆非,觉得“我那时太钻牛角尖,痛苦那么久”,也许不会。不过我更喜欢那个单纯的他,不谈世故,不作改变,不屈服,不妥协,一心一意地爱着最爱的人,为他把自己的生命浓缩成绚烂的一瞬烟火,勇敢地成为一种标榜,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或是感动,点亮了社会关注和理解的火光。否则的话,南康白起也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,这个时代的悲哀也许永远等不到曙光的降临。
他的心,他的尖锐,他不愿磨平。
他永远不到三十五岁。
后来我偶然进了天涯原帖,那真的是原帖。我同他,毕竟在时间上错开太远,他恋爱的同一年我才刚出生orz,他写《三五》时我六岁……那时不可能看这个,很遗憾。也或许因为如此看他的故事时感觉分外的不真实。然而我在翻看原帖的过程中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存在,就如同我看过的每一位贴吧楼主、b站up主一样,好近。从看他文章的朋友给他的留言、评论上感觉得到他存在的客观性,忘记了世界的鸿沟,仿佛只在网线的另一端。有血有肉的,真实的,也许如我一般坐在屏幕前,正微笑着。有那么多人向他诉说自己感同身受,也有很多人鼓励他向前走,对他说着“南康南康快点长大”。只是他回复甚少,几乎让我怀疑他是否有看。不过确实如他所说:“两个人的事,即使是再好的朋友,能插手的程度也有限”,何况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?更何况像我这样的,凭那一点点浅薄的认识根本无理由置喙的人?不过那些如今全凭主观臆断大声说谁怎么样,谁不该做什么,指手画脚的人,也许不作这般想,也不管是否会惹恼南康。
后来随着时间刷下去,只是感觉这是一份多么多么忠实的记录,南康发帖,有人回复,无人知晓最后的结局。时间是凝固在一帧帧影像般的过去之中的,像是被某种胶冻封了起来,任凭我们如何通晓结局,如何大声喊叫,或者噙泪而观,剧中人却永远不会知晓既成的事实。我这般走马观花尚唏嘘不已,只是不知道那些与南康并肩,随着他的文字下来的人作何感想。百感交集不为过吧,大概,在事发的时候。
再后来我跳过了许多部分,我找到了那个时间点,之前与之后,宛若被混沌巨斧崩天裂地劈开的天壑,中间是无底的深渊,首尾遥望,已是力不能及:“不会吧”“真的假的”“我好希望这是谣言”“身体打捞上来了”“怎么会这样的”“我以前还见过他两面……”“怎么可能?”
……
再后来死讯是事实,把这些东西也冲走了。不相信已经没有理由,因为真相浑身赤裸地横陈。
南康白起,2008年3月9日至12日间,投湘江自尽。
一锤定音,一切仿佛都迎来了终焉。底下那位曾经给他了以莫大理解的朋友留帖说帮忙整理了他的遗物,陪伴着他的家人。家人悲痛欲绝,皆以为是家里给他的压力太大,导致了他的忧郁症,朋友写道:“可我却不能告诉他们到底怎么了,只是说了他睡眠不好。”是啊,怎么说?南康在世时都不得不隐瞒到底,从始至终,甚至告诉家人自己是独身主义者,不敢道出实情。这下,有谁敢说?又有谁有这个立场去说呢?
也许过了这么久,他的姐姐们可能知道了,不过那也是后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6.08.26

评论(1)

热度(18)